以下對比基于11款的奧迪Q7
3.0T
200kw舒適型,和11款的寶馬335i
敞篷轎跑(E92
N55)。手上奧迪牌和寶馬牌的只有這兩個車,所以不必糾結為毛要越級對比的梗了,好在都是同一時期同一代的產(chǎn)物,差距不算很大。
開始:
遙控鑰匙:兩者在車外都能控制車窗的開合,區(qū)別在于寶馬直接第一下按住,就可以便捷開啟車窗了。Q7要有節(jié)奏地按兩下,并在第二下時按住,才能奏效(接觸過的大眾系基本都這樣),第二下按快了按慢了都不行,加上遙控鑰匙按鈕又硬,導致車外開窗成功率很低。另外吐槽一下:老寶馬的鑰匙質感很差,老奧迪的彈鑰匙按鈕設計太突出,放兜里磕磕碰碰經(jīng)常會把鑰匙彈出來;還有老款寶馬的一鍵啟動,為毛一定要把鑰匙插入,有點畫蛇添足的感覺。結論:335的好。
空調(diào):Q7的空調(diào)系統(tǒng),基本上都集成在一個旋鈕里,風向、座椅通風、座椅加熱,統(tǒng)統(tǒng)要通過旋鈕,令人不解的是,通風和加熱有6檔(335是3檔,感覺夠用),檔數(shù)太多,各檔之間的差異又不明顯,做成3檔足矣;Q7的通風座椅實屬簡配,最高檔風量不大噪音大,而且只有下背部有風,上背部和坐墊沒有風;Q7空調(diào)各區(qū)溫度同步控制、自動內(nèi)外循環(huán)控制,都要在MMI里設置,繁瑣。335的空調(diào),就簡潔直觀易操作多了,通過分別設計的按鈕按兩下就設置好了。出風口:對于這么大的空間的Q7,正面只設計了四個出風口,尺寸也比較小,降溫很捉急(X5
X6就好多了,設計了6個出風口,感官刺激都能涼很多?。。?;335內(nèi)部空間小,四個出風口無壓力,白天的設置不動,太陽一落山經(jīng)常凍成狗,何況還有一個MAX
AC按鈕,方便剛上車的時候使用。結論:335的好,如果有單獨設計off按鈕,就更好了。
杯架:喜歡335的懸空杯架,不用的時候收回去,用的時候打開,就設計在出風口,可以順勢制冷/加熱(boxster也有類似設計,但是設計繁瑣,需要先打開面板,再放出杯架,再按回面板,畫蛇添足)。Q7的杯架,中間扶手有兩個,其中一個被扶手蓋板蓋著,左右側的門板上各有一個;實際使用:左右門板的稍低,平時要彎一下腰才夠得著杯子,中央扶手上的兩個杯架基本被雜物占領(Q7放小雜物的空間不多),中央扶手被兩個杯架、碟盒、電話占領,空間捉襟見肘,最后我拆了電話拿來放雜物了。結論:335的好。
座椅:寶馬奧迪的普通座椅感受都差不多。Q7的座椅中規(guī)中矩,亮點在于:絕大部分的奧迪各系,從丐1或丐2開始,就配備電動座椅和腰撐。寶馬只有頂配或次頂配才有腰撐,對于人瘦又腰不好的人,實在不能忍;寶馬座椅的皮普遍比奧迪的稍厚,質感不錯,很耐用的樣子;335配了運動座椅,有大腿支撐,這個對大長腿來說實在是太貼心了(奧迪的運動座椅也有);寶馬有一個莫名其妙的設計,所有的電動座椅,都配電動升降頭枕,有這點心思,為什么不換成電動腰撐?結論:335的運動座椅好,但是對于寶馬其他普通座椅普遍不配備腰撐的形勢下,寶馬完敗。
雨刮:335的設計很人性化,開啟自動模式是一個按鈕,所以當開啟自動模式的情況下,不影響再按“刮一次”;例:在雨天開車的時候,如果視野模糊了又沒有自動刮,可以隨時“刮一次”,刮完還是處于自動模式。Q7設計傳統(tǒng),偏偏自動感應又很遲鈍,經(jīng)常在開啟自動模式的情況下,前檔都迎了一臉水了,雨刮還是不刮,需要關閉自動模式再手動“刮一次”,刮完再調(diào)回自動模式;還有一個主觀感覺,踩了剎車后,自動感應就更遲鈍,于是在走走停停的市區(qū),伴隨著小雨,Q7頻繁地開關雨刮直接讓人崩潰。結論:335完勝啊??!
自動頭燈:Q7是傳統(tǒng)設計,旋鈕往右第一格是自動,第二格是示寬燈,第三格是大燈,如果要開啟霧燈,得撥到大燈后往外拔兩格(第一格前霧燈,第二格前后霧燈),麻煩;335在關閉的情況下,往左是自動,往右是示寬燈、大燈,這樣設計感覺稍欠合理,好在霧燈是另外設計的兩個按鈕,每次開霧燈不必先轉到大燈,再開霧燈。結論:寶馬稍好。(順勢吐槽君威的自動頭燈,每次上車均強制自動開啟,開啟也就罷了,感應還很遲鈍,過個隧道,出隧道才自動亮起,然后在光天化日下亮個半天也不滅)
巡航:Q7的巡航控制桿很好用,幾乎不用看說明書:按下按鈕是按當前時速巡航,往上撥加速,往下?lián)軠p速,往里輕推暫時關閉,往外撥是按照上一次設定的速度巡航。335:按鈕是按當前時速巡航,往里推是加速,往外撥是減速,往上和往下都是關閉,感覺有點無厘頭。兩車換著開經(jīng)常要腦呆。結論:Q7的好。
左右后視鏡調(diào)整:Q7的好,集中在一個旋鈕上;335經(jīng)常摸不到左右后視鏡切換的按鈕,要側身看。在倒車的時候,Q7旋鈕旋到右邊后視鏡,后視鏡會自動下翻,下翻的同時可以繼續(xù)調(diào)整視野(貌似可記憶);335是要撥到左邊后視鏡調(diào)整位,倒車時右后視鏡才會自動下翻,無厘頭的設計。結論:Q7的好。
多功能方向盤:Q7把能在一邊就能解決的按鈕,分成了兩邊做(馬自達3經(jīng)典款的方向盤就只有一邊有按鈕,基本包括了Q7多功能方向盤兩邊的功能),選擇下一首的時候得撥滾輪(同時菜單延遲1秒出現(xiàn)在駕駛員信息系統(tǒng)),滾動選定后,按下滾輪,比較繁瑣;MODE鍵用于切換電話,不能來回切換音樂/收音機;還集成了一個沒用的按鈕(估計是聲控按鈕,國外版才能開啟使用)。335:直接就上一首/下一首各設計了一個按鈕,干脆利落;另外設計的一個“空調(diào)循環(huán)模式”按鍵很實用!路上遇到大貨車/客車排黑煙、進隧道,只要簡簡單單按一下就切換到內(nèi)循環(huán),Q7得動身子去面板上按。結論:335好!
iDrive和MMI:想讓菜單往下翻是兩個完全相反的設計:Q7往左轉旋鈕,335往右轉旋鈕,換著開兩個車,經(jīng)常容易腦呆??傮w講Q7的MMI更好用一些,導航相對方便,播放SD卡的音樂也方便,但是地圖導航字體很小,得湊近了看;335屏幕大,可以分屏顯示,導航系統(tǒng)難用,優(yōu)盤播放音樂界面更難用,第一次插也經(jīng)常找不到歌。結論:各有千秋。干嘛不互相取長補短呢……
娛樂:Q7有倆SD槽,沒USB口。335有倆USB口(一個數(shù)據(jù)口,一個娛樂口),沒SD槽。結論:半斤八兩。
安全帶:Q7的比較舒適,335有點勒,感覺335的薄而窄(主觀感受,沒有測量過)。結論:Q7好。
底盤:335:底盤很低很硬很爛,竟然做得比boxster還低,通過角很捉急,10碼以上過鋼筋水泥做的山寨減速帶經(jīng)常托底;濾震很爛,過個小坑就根本感覺不到這車還有彈簧,相比boxster就很有韌性(小花絮:有一次剛開完335后開boxster,對著boxster的懸掛舒適性贊不絕口,引來S400的車主一臉鄙夷和難以置信)老款X5、X6也一樣硬。Q7:空氣懸掛,舒適模式馬馬虎虎,過大緩坑很舒服,過高速公路上顆粒狀的減速帶稍有感覺(霸道開上去毫無感覺,335直接想死),總體感受是上一代不帶空氣懸掛的奔馳E300的水平;調(diào)到“動態(tài)”模式,過彎時、高速變道時舒適模式下該怎么傾現(xiàn)在還是怎么傾,但是過小坡狀的減速帶就震吐血,比335過減速帶稍好。總結:一個為了操控不要舒適,一個為了舒適不要操控,Q7略勝。
檔桿:335可以在很低速時直接按P檔,甚至直接按啟動鍵熄火,熄火后自動跳P檔,感覺很方便,也許存在一定安全隱患。Q7是傳統(tǒng)設計,但是把S檔和M檔分離的設計,算是敗筆。結論:335好。
總結:俗話說細節(jié)決定成敗,對于一個偏處女座的人來說,有些小細節(jié)的設計缺陷,直接就能導致駕駛者崩潰,比如奧迪的雨刮系統(tǒng),比如寶馬沒有腰撐的座椅。奧迪寶馬的新一代產(chǎn)品,都改進了以上所述的不少缺陷,但光就人性化來說奧迪要走的路還是比寶馬要長,聽說寶馬全系新款底盤都舒適多了,算是大好事。
問我買啥?還是奧迪吧……寶馬您把密封件的品級再上升兩個等級,發(fā)動機艙內(nèi)布置人性化一點,不要洗個進氣閥就得大拆倆小時,俺就攢錢買您……
你輕輕一贊
是我大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