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說在美國我遇到最好的事情就是我遇到了我真是特別喜歡的東西,我剛到美國的時候只知道汽車這個東西只有奔馳寶馬奧迪,對車真是很陌生?,F(xiàn)在來美國已經(jīng)一年多了,在這里每天我必須接觸的就是車(因為沒車真是沒法兒過。。)我手機上有各大汽車網(wǎng)站的app,之所以選這里發(fā)我的第一篇是因為我特別喜歡這個網(wǎng)站的首席車評師YYP,在國外的課余時間我大多都貢獻給了他錄的視頻。 其實我一直想寫篇車評,但不知道用哪款車寫起。上周是大學的秋假,我和我的基友還有我們的領(lǐng)導假期開了我們另一個朋友車去了Chicago(我們在OH,大概5-6小時車程)。我們朋友的這款車是2015款的Infinity Q70 L,中高的科技配置。因為我之前開過他的車很多次了,大多數(shù)是城鎮(zhèn)的路況,正好結(jié)合這次開長途,我對這輛車有了一個新的認識。 我第一次坐這輛車的第一感覺就是空間極好,無論是前排還是后排。因為我們的那個朋友身材較為圓潤。。。所以他選這輛車是有一定道理的。這輛長軸距版的Q70,軸距3米有多,車長接近5.2米,但你從外面看這輛車其實是很急湊的,不得不贊嘆這就是設(shè)計的厲害。由于大多數(shù)的車程是我基友開的,我大多數(shù)時間是坐在后排的,我對這輛車的后排真是很驚訝,我坐在我基友的后面,身體幾乎可以躺下,我的后背還墊了一個很厚的靠枕,整個旅途我身體很舒服,就差想a8L, 寶馬7,和s class那樣來個腳踏板了。由于我們開的這輛q70l是一個科技的package,好玩好用的東西真是很多。左右后視鏡加裝了side assist為了防止盲區(qū);道路偏離提醒;acc自適應巡航,這個對于我后來開這輛車實在是太有用了,對于我要做的只是把好方向盤就是了,趨近于半自動駕駛。 接下來就是它的座椅,前排比后排軟很多,我習慣把座椅調(diào)到最低,這樣我感覺包裹性會好一點,就像人嵌進去一樣。唯一我覺得需要改進的就是它的頭枕,除非你要躺著開,頭真是靠不著,而且很硬,所以時間長了脖子會疼。總體來講還是很舒服,我開到半程都快睡著了。。幸好有那個道路偏離提醒,要不真可能出危險。當然這樣的舒適感,不光是依靠它的座椅,這輛車的底盤也是被調(diào)的非常軟,過接縫,減速帶,懸架濾震的效果很好。它的輪胎的扁平比也達到50,是四條比較厚的輪胎,這樣過這些地方也是起了不小的作用。 動力方面,給這輛車了一臺v6的3.7自然吸氣的發(fā)動機(我聽說還有5.6的),馬力最大達到330,對于日常來說絕對是夠用了。我想好好說說這個變速箱的問題,全系的車變速箱搭配了AT 7速的手自一提,都不說升降檔的速度跟同一級別車型配備的雙離合沒得比,2升3檔有很強的頓挫感,降檔也是很奇葩, 頓挫感也是能感覺到,主要是要超車的時候,它的油門的踏板也是遲滯很強,踩下油門總會等1-2秒才會轉(zhuǎn)速提高,我必須手動切換到手動降檔在升檔完成超車,否則你要是等他一檔一檔的給你降,不知道要到何年何月??纯赐墑e的A6l, 寶馬的5系,奔馳的e,7檔直接跳到3檔。我覺得對于這個級別的車是不應該的。除了這輛q70l,我還開過我們家領(lǐng)導的qx70,動力很強,也是一樣的問題,加速總是一檔一檔的降,真是讓我很頭大。。希望大英菲的工程師能注意到這一點。這點真是很影響操控的連貫性,本來英菲尼迪的操控我認為是很好的,轉(zhuǎn)向不想奧迪的那么假,也沒有寶馬的那么生硬(我只開過5系),對我來說剛剛好。而且轉(zhuǎn)向的指向性很強,沒什么礦量,更讓我驚喜的是這輛車身長超過5米,體重接近2噸(應該是1900公斤,國內(nèi)的數(shù)據(jù)不太準,因為是3.5的),開起來完全沒有很拖沓的感覺。 還有我想追加一點特別重要的是我前兩天在youtube上看了q70的crash test,安全系數(shù)后評為滿分。這一點讓很多人包括我在內(nèi)很意外,因為日系車以節(jié)油,輕量化為主,所以他們用的鋼板都很薄,所以在國內(nèi)大家現(xiàn)在覺得日系車很脆,而Infinity打破了我們往常對日系車的印象。而且我大概兩個月前我看了國內(nèi)的一個百萬級suv懸架橫評,大家一致認為日系的最豪華品牌的雷克薩斯居然用的是麥弗遜式懸架,而英菲尼迪沒有偷工減料采用了奔馳奧迪保時捷一貫用的雙叉臂式懸架(有人可能會問寶馬呢,原因是寶馬的x3和奧迪q5同級,x3也用的麥弗遜)。所以從這一點上看英菲尼迪還是非??煽康?。 至于節(jié)油方面,我沒有具體的感受,因為一直跑高速所以還好,唯一感覺就是油箱感覺有點小,我記得有次見底加滿加了15加侖,感覺最多60-70升的油箱。至于3.7的排量和它快兩噸的體重,自然也不會特別省,不過主要還是看駕駛習慣,比如我們出發(fā)前看到我那個朋友開到18mpg,回來的時候愣被我基友開到了18.8,中間還有一小段達到30,已經(jīng)是非常不容易了。 對于這輛車我就說這么多吧,總結(jié)一下我剛才講的,總之如果你不是很追求像奔馳保時捷那樣的品牌,而是很愛生活,買車主要是為了自己,這輛車簡直是完美的貼合你的需求。因為其實這輛車在美國售價并不便宜,我們盆友的這款配下來快要6w美金,其實這個錢是可以買一個二手的卡宴的(而且年份也不錯,美國的二手車行也很發(fā)達,要給我我會這么做:》》)。 不過他是買了適合自己的。 如果對于這輛車我想到什么我會及時加上去的,第一次寫車評,寫的時候都很緊張,有些寫的不好的地方請大家給給意見,最后我要感謝我的基友這次給我們準備的行程,還有我們的孔老板(車主,其實是我兒子,也叫日天。)
你輕輕一贊
是我大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