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rt——最熟悉的陌生人。
對汽車感興趣的人,應該沒有不知道smart大名的,但是,真的能親自體驗這個小車的人我想應該并不多,畢竟買這車不只是財力的問題,這么個性的車不管是自己還是身邊的朋友擁有,能近距離接觸一把,都是幸運的。
去年到現(xiàn)在,新車評官方和網(wǎng)友陸續(xù)有關于smart的文字出現(xiàn),也讓自己加重了對這個小車的好奇心。昨天,機緣巧合有了開一把斯瑪特的機會,呵呵,那心情,和小時候得到一件心儀已久的玩具是那么的相像——哎,這還真過六一了。
可能因為過于“短小精悍”,整個體型感覺是精靈古怪的,其實前臉挺“常規(guī)”的,甚至沒有新飛度那種“超時空感”給人的視覺沖擊強。我覺得smart在圓潤和陽剛之間有了個平衡,能讓男女都容易接受它。但是,相對于車頭,我不喜歡平直的尾部,鈍鈍的,靈氣大減,當然,smart搞個甲殼蟲似的溜背屁股不是不可能,不過那樣車就長了,就失去小的意義,不是斯瑪特了。
這臺smart應該是低配版本,因為我沒有發(fā)現(xiàn)轉速表,座椅也是絨布的。全黑內飾,點綴了一些銀色局部小件,比如門把拉手,空調出風口之類??赡苄睦砥谕颠^高,覺得中控用料和做工都不算特別的好,至少有點對不起它這15、6萬的身價。但是座椅布料感覺很好,澀澀的很有手感,花紋也淡雅。我還發(fā)現(xiàn)一個細節(jié),就是調節(jié)座椅的拉桿非??壳扒腋?,很順手,就是太靠前了感覺不小心會碰到腳。和比較個性惹眼的外形比起來,整個中控其實還是比較實用化的設計,而且整體“懸空”,橫向一體感又很強,所以感覺很“大車”,一點也沒有小小車的感覺。
打火,怠速確實震動比較大,不客氣點說有點按摩座椅感覺了。沒有開過amt的車,就用了A檔,上路也特別小心。拐彎打方向,感覺干搓方向盤,不見車身拐……,這就是栓說中的3.5圈惹的禍吧。低速下減震很硬,過個小溝坎都是硬碰硬的杠杠的感覺,而且應該是軸距短小的原因,前輪后輪過同一溝坎幾乎沒有間隙,同時到來,覺得整個車像一個大球滾著就過去了……轉了一圈后找了個沒什么車的停車場,在里面繞了幾個圈,跑了幾個S型,車的傾斜感小到不怎么察覺的到,可見減震有多硬,或者奔馳的功力很深?哈
…………
其實上面一切都不重要,敞亮的車內空間,愉悅的心情,路人或驚異或艷慕的眼光,雨后全景天窗上的滴滴水珠,華燈初上的傍晚,兩個舒服的座位……smart for two 這就足夠了。
你輕輕一贊
是我大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