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日產英菲尼迪中國事業(yè)總部對外發(fā)布聲明:“為了不斷提升英菲尼迪的市場份額并成為全球重要的豪華汽車品牌,一直以來,日產都持續(xù)研究在中國生產英菲尼迪車型的可行性?;诳s短供應鏈、加強產品的區(qū)域關聯(lián)度、規(guī)避外匯交易壓力等方面的原因,英菲尼迪一向傾向于能夠在銷售區(qū)域內進行車輛的生產,但目前尚未作出任何關于在中國生產英菲尼迪的決定。”
英菲尼迪中國總部發(fā)布此項聲明的原因在于,《日經新聞》此前報道,日產汽車公司將于2012年開始在中國生產英菲尼迪牌轎車,而東風汽車公司在湖北省的一座工廠作為英菲尼迪的候選生產基地。
盡管日產公司對英菲尼迪國產予以公開否認,但是其國產化的步伐卻在不斷加緊。
日經新聞的報道中,還特別提到,英菲尼迪總部將由日本的橫濱遷至中國香港,這個消息則得到了日產官方的正式承認。
日產此次將英菲尼迪全球總部遷至香港,有著多方面的因素。其中最主要的是落實日產公司nissan Power 88六年中期計劃中關于豪華品牌的計劃。
在該計劃中規(guī)定,到2016年,豪華品牌英菲尼迪將在2010年15萬輛銷售量的基礎上實現(xiàn)豪華汽車市場10%的市場份額。按照當前市場規(guī)模計算,英菲尼迪的銷量將達到50萬輛。英菲尼迪將在全球70多個市場中進行銷售,銷售車型將達到10款以上。
日產汽車CEO卡洛斯·戈恩則表示,到2016年,日產將其在中國豪車市場的份額至少提高至8%。而目前,英菲尼迪在中國豪車市場占有2%的份額。
英菲尼迪的全球市場計劃很大膽,也很激進。因為,英菲尼迪作為豪華品牌并沒有很大的優(yōu)勢,其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明顯處于弱勢。
特別是全球豪華車市場的增長已經處于一種飽和狀態(tài),增長速度維持平穩(wěn)狀態(tài)。
在這種情況下,英菲尼迪要想達成50萬輛的全球銷售目標,極其艱難。
英菲尼迪正式推出的時間是1989年,其推出的目標市場也以美國市場為主。當時日產公司專門成立了“地平線工作組”,專門研究北美豪車市場。
然而,英菲尼迪的推出雖然和豐田雷克薩斯差不多,但是其市場表現(xiàn)卻有著天壤之別。英菲尼迪經過了22年代的美國夢的打拼,之間仍沒有擠進美國市場的主流豪華車型品牌。
而且其全球的年度市場銷量到2010年為止,還不到15萬臺。
英菲尼迪到目前為止,可以說仍然是以美國市場為主,歐洲人根本就不接受英菲尼迪。
因此,日產要完成50萬輛增長兩三倍的市場年度目標,必須有新的市場作為增長點。
現(xiàn)在,美國市場已經飽和,歐洲不接受,那么只有中國市場才有可能為日產英菲尼迪的未來六年目標的實現(xiàn)提供現(xiàn)實的平臺。
不過,英菲尼迪從2006年11月正式進入中國市場,其拓展的力度并沒有特別的意外之處。2010年,日產也只是取得了1萬輛的銷售業(yè)績。
對于日產將實施英菲尼迪國產化的說法,也有一些跡象可循。
首先,中國豪車市場的增長潛力正在爆發(fā)出來。雖然中國汽車市場的整體增長速度出現(xiàn)下滑趨勢,豪車市場卻反其道而行之。隨著中國總體經濟水平的提高,以及隨之而來的居民消費能力的增長,豪華車市場開始走向一個良性的發(fā)展軌道。
目前,美國豪車市場占到全部汽車市場的比例為15%,而中國的這一數(shù)據(jù)只有5%左右。
為此,中國也已經成為所有豪華車企業(yè)的重點爭奪對象。
奧迪、寶馬、奔馳都在中國的國產化方面不斷加碼,正是說明了這個問題。
日產將英菲尼迪總部設在香港,有背靠中國大陸生產、面向亞洲甚至更大范圍市場的構想。
如果不出意外,英菲尼迪在中國的國產化進程將在2012年,英菲尼迪香港總部正式運營以后啟動,最晚,2013年就將正式開始其在中國的國產化之旅。
在2011年6月,日產發(fā)布六年中期發(fā)展計劃的時候,戈恩曾經表示,英菲尼迪將要在日本本土之外再建立一座新工廠,美國和中國必選其一。
目前,英菲尼迪在日本擁有兩個工廠,這兩個工廠分別位于日本櫪木縣和福岡縣,總產能在20萬輛左右。
總產能30萬輛的產能差距,2%到8%市場份額的跨越,都讓中國市場成為日產幾乎不得不選擇的國產化目標。
當然,必然并不等于現(xiàn)實。不過,由于中國市場的巨大潛力以及區(qū)位優(yōu)勢,中國市場的國產化勢在必行。
你輕輕一贊
是我大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