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車庫

話題31227條    關(guān)注920人

+關(guān)注
話題

城市記憶,城市味道

  照例說,每個城市都有不同的味道,這味道既是歷史的,也有文化的,更有落實到具體的吃上。比如北京,除了元明清三代的都城,紅墻黃瓦,皇家的禁苑,同時還有充滿老北京風(fēng)情的四合院、胡同,以及北京人愛吃的涮羊肉、烤鴨等美食。同理,作為中國最大的商業(yè)城市,上海有別于北京,夏天的時候被梧桐樹掩映的街道,街邊的小洋房,以及更平民一些的弄堂石庫門。至于在吃上,北京多的是清真小吃,上海更多是生煎饅頭和小籠。我這次來上海,盡管是短短的一天半,卻抽空都品嘗了。

  說到生煎,上海分為清水和混水兩大流派,區(qū)別就在是否添加肉皮凍。我大學(xué)畢業(yè)開始工作的時候在外灘,離那個時候的大壺春不遠,那個時候經(jīng)常能吃到生煎饅頭。大壺春屬于清水這一派,生煎饅頭咬開來很少的一點湯或幾乎沒湯,但這有數(shù)的幾滴來自肉餡和調(diào)料,所以尤其香濃,真可謂是滴滴香濃意猶未盡啊。還有一點,大壺春的生煎味道是有點甜的,也許外地游客吃不慣,卻十分對上海人的胃口,這也是我喜歡他家的原因。沒想到這次十分失望,模樣不講究也就罷了,味道也退步了,肉餡松散,吃不出鮮甜的感覺。如果大壺春也就此潦倒,上海的傳統(tǒng)生煎可以說是徹底滅絕了,真的也就剩大興貨小楊生煎了。這是我?guī)啄昵芭牡拇髩卮?/p>

  今天中午我去了以三鮮大餛飩和小籠出名的萬壽齋。店在山陰路上,狹窄的小馬路,簡陋的店招,擁擠的店堂,擺不了幾張桌子。一是便宜,一是味道尚可,還要排大隊。先后排了兩個隊,一個隊買票,一個隊取小籠。等我終于坐下,拍完照片,餛飩吃到嘴里,味道似乎有點對不起我的付出。要說如何好,作為從小生長在上海的我來說,也未必有多出色。但在現(xiàn)在的上海,要想吃到這樣的味道卻也不是易事。萬壽齋的餛飩和小籠都屬于婉約派,屬于上海人記憶中的味道,味道比較清淡,不放醬油,生怕醬油影響到肉餡的本味。只放一點鹽和白糖,蔥姜水打餡。

  為什么說現(xiàn)在不容易吃到呢,因為上海這幾年東拆西拆,很多店家因此消失,上海人記憶中的味道,已經(jīng)不容易尋覓到。比如我這次回家想吃醬汁肉,上海人應(yīng)該都知道這個,可是原來我家附近的馬詠齋、陸稿薦、杜五房都已不見蹤影,就是想吃最普通的大餅油條也不是一件易事。這還是在上海市最中心的地區(qū)呵。由此我想到,城市建設(shè)的目的是為了什么?世博會的口號不就是“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為什么我們在建設(shè)一個新城市的時候,往往就不注意對原有城市風(fēng)貌的保護和傳承呢?一座城市,并不僅僅是高樓大廈,大廈腳下的平民生活,那才是一個城市的根。

收藏

2012-11-05

0

你輕輕一贊
是我大大的動力

我關(guān)注的部落

登錄關(guān)注部落,才有更多簽到。請先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