銳志 25000公里的使用體驗(一):選車階段
銳志 25000公里的使用體驗(一):選車階段
其實銳志已經(jīng)買了快1年半了。 這是我買的第二輛車,第一輛車是騏達。騏達是一輛很舒適實用的家庭用兩廂車,但是動力的不太夠和底盤的濾震較差,讓我最終還是想要換一輛車。此段留下不表。
選銳志前已經(jīng)開車4年了。 對車的了解已經(jīng)不是初哥了。
選車的目標就是要運動風格,動力好,操控好,但是又不能放棄濾震能力(tiida的濾震能力真心桑心?。?,外形順眼,同時不能有硬傷。所謂硬傷,就是各方面都不能有完全不可接受的致命問題,舉個例子,7速dsg這樣的,呵呵。
上面的第一條就是動力要好。
開tiida四年,說實話,在1.6的車里面,tiida的動力不算差的,百公里加速11.4秒,比不少同排量的車要好很多,不過我還是希望能動力更好,因為我平時就是一個開車比較痛快的人。 所謂痛快,就是不喜歡在路上慢慢磨,喜歡紅綠燈起步第一個出去(安全前提下),喜歡路上碰到慢車一腳油門就超過去,喜歡那種油門印下去就有的那種加速感覺。我是一個喜歡運動的人。 因此選車那段時間,我有點近似于偏執(zhí)的看著一個數(shù)字:百公里加速。 這個數(shù)據(jù)上,我覺得目前國內(nèi)轎車的一個標桿,必須得說是大眾的2.0TSI+DSG。即使這個"黃金組合"爆出了各種可靠性問題,但是在試駕老款邁騰2.0T時全力踩下油門時感受到的那種心悸,讓我確信20多萬的轎車中,能給到這這種加速感的,邁騰必須是第一。 所以自然的,渦輪增壓是第一個進入我視線范圍的動力系統(tǒng)。
然后就是對所有市面上所有渦輪增壓車型的篩選。還沒有開始,大眾的轎車系就全軍覆沒了,呵呵,原因無它,就是dsg的可靠性問題,幾年前我就已經(jīng)在網(wǎng)上了解得很清楚了。在試駕邁騰的時候,其實心里早就想好不會選擇dsg的,試駕邁騰,僅僅是為了體驗那號稱能達到7.8s的百公里加速。當然,試過后,我就信了:)
這里要說一下,dsg的問題,按我的認識,是確定存在的,無論從原理還是從論壇調(diào)查,我都很確定這一點。 dsg的結構的天性就是無柔性連接的離合器結構,加上程序與人腦的目前無法彌補的預判能力的差距,再加上大眾似乎有些過于天真的可靠性設計,這一切就成就了dsg在世界各國(包括美國,臺灣,中國)的可靠性大面積的問題。 所謂大面積,當然不會是臺臺必出問題,但肯定是作為一個買家會害怕的那種程度。在xcar上關于"你的dsg有問題嗎"的這種調(diào)查貼,我看到過的已經(jīng)不下5個了,我有心統(tǒng)計了一下,除了必有的"打醬油"的選項,剩下的有效選項中,選擇有問題或者維修過的用戶數(shù)量,通常是在15%到25%左右,而出問題的車輛使用年份一般在1.5年之后,少數(shù)在幾千公里內(nèi)就發(fā)生了。 這些調(diào)查發(fā)起的題目各不相同,也就是說匯聚的車主還是會有所不同的, 但是看到的這個比例是基本不變的, 因此我推測這個比例就真的是dsg在上網(wǎng)的用戶中的發(fā)生問題的比例了。我是一個很害怕車子出問題的人,車子要是有問題,郁悶會揮之不去。所以我還是寧愿選擇成熟可靠的AT,我不是一個愛冒險的人。dsg的換檔神速,對于我來講,意義不大,換檔要那么快干嘛?:) 省油倒是真的優(yōu)勢。 不過就像我上面說的,只要有一個致命硬傷,在我的選擇里就只能出局。
在dsg系出局后,我的選擇就不多了: TSI+AT, 其他渦輪+AT。 我竟然一直沒有想到NA+AT的組合,這是因為在印象里國內(nèi)的NA都是2.4四缸的平庸動力。也許有朋友會說2.4的動力還不夠你用嗎? 我想說的是,我真的喜歡開快車:) 況且在體會過TSI令人心悸的加速快感后,我相信熱愛動力的象我者,必定會愛上那種感覺。
接下來,我就去試了途觀。 同樣的TSI動力,加上可靠的AT,我對它的感覺很好。動力充沛,底盤堅韌,過彎側傾小,濾震能力中等。 外形我覺得也不錯。我對大眾系的外形一直覺得不錯,比如老款邁騰,老款速騰,高6,新款邁騰和速騰也挺不錯,我覺得大眾外形設計的優(yōu)點就是簡潔,雖然大眾設計師在公開場合自稱設計思路受蘋果啟發(fā)讓我覺得有點不得體,但是作為一個理科生,碼農(nóng),科幻愛好者,理性思維者,我還是欣賞大眾的這種簡潔,質(zhì)樸,追求工業(yè)感的設計味道。 途觀就是這么一輛外形簡潔,動力強勁,地盤扎實的SUV。 就在我快要下手的時候,lp發(fā)話了:高爾夫就像一個小孩,途觀就像一個青少年,就是高爾夫長大一點的感覺。。。 我覺得。。。 還真是這樣啊。。。不過這樣也沒什么問題吧? 高爾夫也不難看啊。 但無論如何,途觀的事情被拖延了一下。 就在這時,發(fā)生了途觀那個著名的敦煌事件,一開始覺得這個可能是個案,但是經(jīng)過在網(wǎng)上觀察案例,以及了解TSI發(fā)動機的具體結構,真真假假的信息接收了不少之后,我開始有了一個自己的判斷:這個問題可能是存在的。 再觀察觀察!
期間還去試駕了雅閣,漢蘭達。 這兩輛車都給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雅閣避振幾乎是我試駕過的車里面最得體的一款,過彎側傾不大,剎車點頭也不大,但是又能很好的過濾路面顛簸,過減速帶的感覺就是"咚"的很沉實的一聲就過去了,沒有一絲多余的余震。而邁騰和途觀則會有大約快一秒的余震,讓人感覺似乎車體剛性不足。。。這話是不是說反了?德熙車不如日系車剛性足?呵呵,那些偏見我從來不盲從,我只相信科學和自己的判斷。雅閣給我的避振體驗,比邁騰和途觀都好。 雅閣的動力也非常得體,2.4的排量并不會讓我覺得乏力,油門調(diào)教又比較靈敏,起步非常輕盈,變速箱的起步結合也非常靈敏,不會有一些自動檔的空轉再結合的感覺(tiida有非常輕微的這種感覺,但由于動力弱不會有明顯闖動感,而銳志則比較明顯,幸好一年后的現(xiàn)在,我已經(jīng)完全可以作到潛意識避開這種場景了,完全人機合一了)。 一句話, 雅閣好車。 只是我當時一心只想著:動力,動力,動力, 況且已經(jīng)完全被銳志所迷住,呵呵,試駕雅閣完全是閑逛汽車城的隨意一環(huán),只是這個隨意一逛讓我對雅閣留下了好印象。 唯一不太喜歡的是雅閣的外形過于"江湖"感,呵呵,不是我的style而已。
漢蘭達,也是好車。好車怎么這么多呢?呵呵。。。 空間巨大。 是的,只能用巨大來形容,恕我沒有再體驗過什么大型suv。感覺像是坐在大巴上。 除開空間大之外,漢蘭達2.7的動力竟然相當不錯,體驗和雅閣類似,起步敏捷,持續(xù)提速感覺也很好。 漢蘭達的避振,新車評的評價是認為余震比較多,我倒是認為,但凡是我試過的suv,就沒見過避振不好的,我琢磨這個原因就是因為suv的車架設計得比轎車都要堅固,畢竟是要考慮到一定的走爛路的能力,而且suv普遍底盤較高,輪胎的震動離乘員較遠,感受到的震動程度要比轎車小一些,最重要的是,suv的輪胎通常都比轎車厚得多,輪胎對吸震的貢獻是非常大的。具體到漢蘭達的濾震, 我較快的沖過普通減速帶,感受到的震動比較小而快,而且是感覺在腳下較遠的地方,并不會給我的屁股帶來感覺,只是腳底在車廂地板上有所感覺而已。 一句話, 漢蘭達避振不差。 爬坡門,這個曾經(jīng)是漢蘭達的名聲硬傷。我曾經(jīng)說過,有硬傷的車絕不買。不過此硬傷非彼硬傷,爬坡門對漢蘭達是一個被放大和扭曲的缺點。 簡單地說,網(wǎng)上那些腦殘和憤青就像當今的貪官,不可能消滅干凈,但更不可能與他們?nèi)ブv道理,你唯一能做的,就是每年看兩會代表們開會和吃飯。 漢蘭達并不是因為動力差而爬不上,2.7動力非常得體,推重比在一般車型中處于中上水準。3.5的V6動力更是出類拔萃,價格也是出類拔萃的。。。這里有一個典故,無忌車壇中的3.5漢蘭達vs奔馳C200,呵呵。。。 漢蘭達是因為車身較重,且中心較靠后,前輪抓地不足,導致前驅(qū)版本爬較大坡度的沙石路面情況下,出現(xiàn)前輪打滑而無法上坡。 抓地不足,空有動力也無用。 四驅(qū)版本則完全無此問題,這也是我曾經(jīng)一度想選擇3.5四驅(qū)版本的原因。 可惜那個價格高到35w, 性價比則完全低到谷底。假如能有一個2.7四驅(qū)的選擇,相信漢蘭達的銷量還能更上一層樓。 7座的漢蘭達,本來是顧家人士的好選擇,可惜并不是我這樣的年級和性格能適應的。側傾大,試駕時候變個道,頭竟然暈了一下。 假如以后真買了這個車,象我這樣喜歡快速過彎的人,豈不是要郁悶死。等我40歲以后再考慮吧。
蒙迪歐,當時還沒有2.0T, 2.3的那個動力和油耗,肯定不在我的考慮范圍內(nèi)。今天的這個新2.0T,動力不錯了,變速箱我覺得還待考驗,但是那個外觀,真心覺得福特是不是公司領導就這個品味了?。?/p>
君威,外形不錯,比較有貼地感,有運動氣息。當時也是沒有2.0T版本。后座不太適合我這樣的高個子司機+4個家庭成員的情況。
當時還關注了C5,那時候508還沒有上市呢??催^后覺得C5特點突出,不過符合那個普遍的規(guī)律:特點突出的,同時也是弱點突出的。 C5前懸很長,我總覺得這樣會導致前輪太過負重,導致前驅(qū)車的配重比靠前的劣勢尤其凸顯。 動力是C5的一大軟肋,2.3的NA機算是很老的技術了,動力和油耗相對于日系甚至美系的NA來說,劣勢非常明顯。 3.0的那個NA機,情況也好不到哪里去。 底盤據(jù)說是C5的一大特長,還沒有開過,據(jù)說是貓足一樣的體驗,想來應該很好。
前面說了好多看車的經(jīng)歷,都是在考慮途觀的時期內(nèi)發(fā)生的?,F(xiàn)在話說回到途觀。。。繞了好遠現(xiàn)在又回來了。 前面說了,對途觀的外形爭議,讓我和lp開始重新考慮。 那時候我還沒有意識到,其實A級的兩廂車,甚至是混動可能是最適合家用和未來的選擇。 除了途觀,我已經(jīng)沒有可以別的選擇,而lp對途觀反感很大。 我開始走投無路。
就在這時,我換了一個思路,我開始著手把市面上各個平民品牌所有加速能在9秒以內(nèi)的AT波箱B級車都掃瞄了一遍,事實證明,終于有一家車廠沒有放過這個細分領域,這難道說明了這個車廠的研發(fā)能力強和車型豐富嗎? 也許吧。
我終于找到了這輛車,豐田新銳志。
《未完待續(xù)》
你輕輕一贊
是我大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