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轉(zhuǎn)向燈,真的是一種修養(yǎng)
自己大學(xué)畢業(yè)半年買車,如今兩年開了六萬多公里,不算多,也不算少。我也經(jīng)常給在廣州做生意的老爹做一下外勞,他的其中一輛奧德賽兩年開了十五萬公里,其中我也出了一份力,對于經(jīng)常在路上跑的人,真的發(fā)現(xiàn)能在路上打燈再變道的人,可以算得上有一分修養(yǎng)。
相信很多人都有這樣一個過程,剛買車的時候小心翼翼,加速或者變道都會觀察一下周圍的路況,后來越開越嫻熟,也不顧什么路況了,反正都沒老子快,更別提打燈轉(zhuǎn)向這種事,再最后就是開的足夠了,開車變成了最平常的事,腦神經(jīng)開始有了條件反射,對于路上的路況會不時的關(guān)注一下,變道打燈讓自己處于相對安全的環(huán)境。但是對于打燈這種小事,常常就是平時開車遺留的一種小習慣,剛開始的時候肯定會覺得麻煩,尤其是路上車多的時候,頻繁變道打燈很麻煩,而且頻繁變道打燈閃來閃去的,給人神經(jīng)質(zhì)的印象。然而對于后車而言,打燈之后不管怎么樣都會給后車提醒,讓后車做好準備,這是一個理性的方面,感性方面就是對于后車而言打燈變道不會有一種被冒犯的情緒(當然不保證所有車主,畢竟還是主觀上的認識),我自己就特別討厭前車不打燈直接變道,輕則小聲抱怨,重則要按喇叭提醒他。就如同平時生活中向別人借東西一樣,先提前打聲招呼,總會讓事情變得更加和諧順利,更何況從道理上說,變道就是向別人借路權(quán)一用,所以變道先打燈的人讓我覺得在生活中也是一個講秩序的人。
再題外話說,我在杭州和廣州都經(jīng)常開車,但是在路上的感覺完全就是兩種感受,作為一個杭州人,我對于在杭州開車總是有一種神經(jīng)緊繃的感覺,在高架上開車,如果你預(yù)先打燈,那么作用往往不是提醒后車要注意,而是在向后車說,我要變道了哦,你還不趕緊超上來,所以打燈的后果就是后車加速刷的一下上來讓我措手不及,而在廣州開車讓我覺得更加從容,你不打燈,但是后車看到你要變道,就會讓你變過去,難道這種從容跟南方人喜歡喝功夫茶有關(guān)?
你輕輕一贊
是我大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