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車是什么味兒?
很多人都在說德系味兒,日系味兒,法系味兒。豪華的德國車,省心的日本車,養(yǎng)眼的韓國車,浪漫的法國車,霸道的美國車。這就是我最初接受的啟蒙汽車教育,很片面,帶著濃濃的標簽味兒,但是卻深入人心。俗氣的是,我只認識大部分路面上看得到的車,很多歷史上赫赫有名但是現(xiàn)在落寞的車型也沒辦法去感受。
這種帶著標簽性質(zhì)的味道并不完全是一輛車開起來的感受,它代表了很多方面,一輛車的外形,營銷方式,售后服務(wù),甚至內(nèi)飾,都能把人們代入到一種味道里面,當然更重要的是啟動之后開在路面上的感受,敏感的人往往立馬就能感覺出來。而且這種味道在低價車型上面表現(xiàn)的更加淋漓盡致。上到三十萬的車,我開下來也基本上大同小異了吧,這個價位的車型更多的還是消費者對品牌的認知不同而去選擇,同樣的豪華,同樣的穩(wěn)當,不再著重講究加速性能和轉(zhuǎn)向的準確,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味道,就是身份的符號。當然性能車不在其列。
我自己是一位大眾車主,我熟悉的德味兒,是扎實的底盤,耐看的內(nèi)飾,良好的加速,頓挫的變速箱,虛無的轉(zhuǎn)向,以及很貴的保養(yǎng)。。這種感覺貫穿了我對德國車的看法,乃至我去試駕奧迪斯柯達的時候閉著眼睛都能感受到這種熟悉的感覺。就算是開著老款捷達和polo,最大的感受也只是內(nèi)飾不同了而已,起步之后就又回到了這種熟悉的感覺。乃至我的弟弟買了卡羅拉和CRV,我的朋友買了雅閣買了凱美瑞,開他們的車成了我的享受,因為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駕駛感受,底盤沒有那么緊,內(nèi)飾沒有那么沉穩(wěn),但是開起來很舒服,轉(zhuǎn)向沒有虛無感,不會有渦輪增壓那種起步一竄的感覺,那種緩緩起步的樣子舒服極了,更重要的是開著這樣特性的車,不會有在馬路上亂竄的沖動,整個人都可以安靜下來,這樣子開車真是省心不少。
對于韓系車,靜靜的觀賞或者看著別人開比上車開更加有味道,因為我所知道的索納塔和K5實在太帥,初次看到是一種驚艷的感覺,每次看到一個帥小伙或者姑娘開著索八或者K5,我都會看上幾眼,確實很帥氣,但是上手之后的特性沒有那么明顯,沒辦法感受到那種韓系車的特性,曾經(jīng)去海南旅游租過一輛K3,開了一個禮拜,驚訝于它底盤的沉穩(wěn),也驚訝于轉(zhuǎn)向的沉重,這么小的車開下來竟然有一種吃力的感覺。也開過同事的索八和K5,說實話沒有很深的印象。
美系車就是一個字,沉??粗粒_著也沉,很多年前剛考出駕照的時候開別克的君越,現(xiàn)在偶爾也開朋友的邁銳寶,總有一種我在開林蔭大道的感覺??启斊澗幌盗械能囆鸵沧屛腋杏X到比其他同價位的車在外形上更著重營造出美系沉重的味道,內(nèi)飾盡量的營造出那種勢大力沉的觀感。我對美系車的變速箱問題感受不深,也對它的油耗不甚了解,但是初次體驗出來的那種感覺至今還在。
法系車,簡直就是浪漫派的代表,家用的408或者308暫且不表,外形上就有一種線條柔和的直接印象,以標致的3008為例,內(nèi)飾總讓人浮想聯(lián)翩,就好像在星空下跟姑娘在車里聽古典或者老情歌,一直覺得所謂的科技感內(nèi)飾只是它的外表,初見這種航空艙式的內(nèi)部,撲面而來一股未來感,但是細細感受,總覺得這種內(nèi)飾柔情萬種。
開過的車不多,感受就這么點,說出來,總覺得自己在胡說八道。
但是大眾的保養(yǎng)真的很貴。
你輕輕一贊
是我大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