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汽車文化,很多人以為國內汽車文化受制于經濟條件。
或者,很多人以為,我要談改裝車或者性能車。
不是,我要談第三世界的買菜車。
對于國內的汽車文化,本人一貫最不滿的并非汽配城style的改裝,而是很多車廠的所謂“中國特色”懸架調教。
始作俑者便是PSA。好好的標致,好好的雪鐵龍,從206開始,抬高底盤,挑軟懸架,整個底盤性能面目全非。
然后,豐田的花冠,卡羅拉,威馳……
不說了。人窮路爛?又不是沒有幾萬塊錢的SUV……
反而經濟更不發(fā)達的東南亞,雖然基本上都是低檔日系車,基礎建設也不可能比中國更好,基本上都是底盤調校保留了原味的車。
一次在印尼,叫了一輛出租車,車型很一般,豐田威馳,齋版,但是看上去很精神,因為底盤沒有像國內那樣被抬高,輪子和車身的比例就很協(xié)調。坐上去,一點都沒有國內威馳的搖晃感,路感清晰很多,不會讓人坐在后排有暈車的擔憂。
在一個路口,突然遇到一輛不守規(guī)矩的摩托車竄過來,出租車司機一個急剎然后緊急變道避讓,車身很穩(wěn)健又靈活的動作,避免了一次事故,并且坐在車上也沒有感覺車身有太過于失態(tài)。心里默默感嘆,要是在國內,以一汽豐田威馳的調教,恐怕今天這一路行程就要被一場交通事故打斷了。
這就是本人對于國內汽車文化的根本不滿。我并非飆車狂徒,我很多時候能讓別人開車就不會自己開,我對操控性的要求并不是駕駛樂趣,而是,哪怕我作為一個乘客,我也希望這臺車能夠更聽司機的話,來保護我的安全。我無法理解國內流行的,為了消除路感而犧牲操控性,置自己,置乘客,置他人于車輛失控發(fā)生危險的處境中的流弊。
中國人的屁股就這么金貴?中國人的脊椎就這么松散?
你輕輕一贊
是我大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