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9日晚提車,出4s店時電量41%,到家剩余39%,設(shè)置定時晚22:01開始充電,7kw充電樁初始充電功率在6kw出頭,我22點過去看了幾分鐘,后來功率有沒有變化我就不知道了。新裝的電表顯示30.44Kw。
第二天早上7:30出門上班時電已經(jīng)充滿。解鎖后拔了插頭出門,當(dāng)時默認eco模式,標準回饋。氣溫16度,沒有開空調(diào),只是外循環(huán)通風(fēng)模式,F(xiàn)M打開,出小區(qū)看電量99%。
用了20分鐘行駛了3公里到達外環(huán)入口。
上外環(huán)后最高跑80km的時速,跑跑停停,下出口后總計用了35分鐘跑過這段18公里的外環(huán)。
接下來是滬昆高速收費站前的8公里路限速100,車還是比較多,一般也就跑80,時快時慢這8公里跑了10分鐘不到。
過收費站后因為有個分叉分流了一部分車,路面開闊通暢,限速120,你要是趕時間壓著120跑問題也不大。我因為路程遠,總是提前出門的,到了這里基本可以算得準時間了,接下來的路不會堵了。所以因為時間尚早,又因為聽說電動車跑快了耗電厲害,更因為新車尚在磨合期,于是我靠著最右側(cè)大車道80一路走到出口,這段路大約11公里不到跑了8分鐘。路上基本不踩剎車,大車道前后也沒有幾輛車,小車基本都跑左側(cè)3條車道。
刷支付寶下收費站后的11公里是郊區(qū)城鎮(zhèn)道路,限速60,車少紅綠燈多。我就在0-60之間正常跑,11公里耗時35分鐘。
家到單位總共51公里,花費108分鐘。剩余電量84%。
也就是說51公里花了16%的電量,如果比例正確的話,100%的電量可以跑318公里。
到單位后琢磨了一陣設(shè)置,昨晚提車到家天已經(jīng)黑了。將標準回饋設(shè)置成較大回饋。實際感受是,標準回饋就等同于燃油車,而較大回饋則明顯有拉扯感,具體是松油門后,大約1.5秒后開始明顯減速,這1.5秒給單踏板開車提供了方便。我們開車時,當(dāng)覺得需要減速而又不至于用剎車的時候,一般都是先松開油門觀察,看需不需要剎車,若需要則輕點剎車減速。若不需要,則滑行一段,控制好與前車的距離后再次加油前進。元ev在用標準回饋時也是這樣。當(dāng)用較大回饋時,松開油門并不會立即回收動能,而是給你1.5秒的觀察時間,若需要剎車減速,那么你就什么也不要做,過一會兒動能開始回收就相當(dāng)于輕剎。若不需要減速,你可以在動能回收之前再次踩下油門踏板,踩下的幅度需要精準控制,輕踩相當(dāng)于滑行,踩重了才會加速。這是考驗?zāi)泷{駛功力的時候。擔(dān)任單踏板駕駛是有前提的,在非緊急制動的情況下,拉長與前車的車距,和豐富的駕駛經(jīng)驗。我自從買了天籟這種操控感差的車后就養(yǎng)成了文明的駕駛習(xí)慣,不趕時間的時候車距一向留得夠大,經(jīng)常被人加塞,習(xí)以為常。
好了,周六周日又跑了180多公里,總計跑了289公里,剩余15%的電量??傮w續(xù)航與電量的比例還是對應(yīng)的。
周日晚上再次充滿電,周一早上上班用較大回饋模式,相同的氣溫相同的路況,到單位顯示還有87%的電量,按比例算51公里用了13%的電,相當(dāng)于滿電可以跑392公里?這是真的嗎?
也許我再也沒有驗證的時候了,因為我把單位那個沒有地線的插座修好了,開啟了隨用隨充的電動車生活。也就是說我永遠不會跑到?jīng)]電再充電,也就是說我永遠不會知道跑多少路才會沒電。
你輕輕一贊
是我大大的動力